NEWS
新闻资讯
阳春时节,姹紫嫣红。北京二环护城河畔金中都公园里,桃花像霞,梨花似雪,紫色的郁金香如锦缎随风摇曳。晨练的人们或健步疾行,或悠悠地打着太极……
这样的场景现在京城随处可见,但这样的生活来得可不容易。
新中国成立之初,北京林木覆盖率仅有1.3%,刮风天“不裹纱巾出不了门”。现如今,北京林木覆盖率已达44.8%,推窗见绿,出门进园。梦想中的画面,在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努力下,成为百姓家门口的生动实际。
“我是在北京长大的,我的乡愁很多都与树有关。过去老北京的四合院,肯定会种有槐树、柿子树,或者海棠、石榴、枣树等。”4月4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,要在绿化基础上加强彩化,多种一些色彩斑斓的树种,努力建设全域森林城市,把北京建设得更美。
殷殷嘱托,为首都市民描绘出更加美好的生活图景。
山区 砂坑长出绿海
春日里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人流如潮。小西山上,山桃山杏漫山粉白、成行成片,苍松翠柏穿插其间,俨然一幅青绿山水。“野猪、豹猫也在咱们森林出现了。”公园森林经营科科长任云卯说,这8万亩左右的森林不仅是美丽的风景区,更是京城的大氧吧,每年释放氧气约17.8万吨。
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是首都筑绿治沙的生动缩影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北京林木覆盖率仅1.3%。延庆康庄、昌平南口以及潮白河、永定河、大沙河流域五大风沙危害区总面积达247.5万亩。没有森林植被庇护,风、沙等自然灾害频发,当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:“无风一片沙,有风地搬家。每当风沙起,处处毁庄稼。”
2000年,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启动,让沙区和荒山披上绿装。
2013年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启动,向土壤贫瘠、水源缺乏、交通不便的地区拓展,更加注重改善森林植被质量,进一步巩固提升山区生态功能。
两年前建成开放的绿海运动公园,前身就是远近闻名的大型砂石坑——经过多年挖采砂石,砂石坑最深处离地几十米。
门头沟区十几年前开始治理这处砂石坑,2019年,又对原有生态景观进行大范围、高质量提升。如今,塑胶跑道掩映在槐树榆树间,步道依山势蜿蜒,呈现出令健步者倍感舒服的落差。“在这里运动,完全是个洗肺的过程。”一位网友打卡后发帖推荐。
近年来,门头沟区2800多亩砂石坑变成了公园,30万居民有了休闲好去处。而放眼整个北京,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——密云区太师屯镇一处大砂石坑,如今华丽变身薰衣草花海。延庆区大片荒滩也被林海覆盖,长城脚下S2线列车穿过烂漫花海的美景,已成为摄影爱好者镜头里的经典。
去年秋天,北京市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全部规划目标任务。20余年治沙,922万亩林海拱卫京城,阻挡了风沙,发挥出生态效益。北京山区森林覆盖率达67%,比2000年增加了27个百分点。全市沙化土地则由当初的87万亩,降到了现在的36万亩。
在筑绿治沙的同时,成片的林海还带动了乡村振兴和绿岗就业。北京市林业工作总站防沙治沙负责人刘霞介绍,京津风沙源治理风沙源工程让京郊5万多名农民实现了绿岗就业,像延庆、怀柔、密云这几个区的生态环境也在大大提升,老百姓在青山绿水间发展民宿旅游,享受到绿色发展的红利。
平原“绿块”翻了一番
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生态修复处处长王金增办公室的墙上有两张地图,一张是2011年的绿化资源地图,绿色主要集中在北京西部、北部的山区地带,平原地区绿色特别少。另一张是2022年更新的绿化地图,作图方式完全一样。两相对比,平原地区绿色翻了一番还多。
两张地图背后,是一项规模罕见的造林工程——2012年,北京市做出实施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的重大决策。2018年,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启动。
前后十年,两轮造林,北京平原地区增加了219万亩森林,面积相当于486个颐和园。
朝阳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王礼先全程参与了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。问到其中难点时她说,“难的是找栽树的地方。”作为中心城区的朝阳区土地资源紧俏,王礼先就一个乡一个乡地登门拜访,和乡领导讲道理,“不能看短期经济效益,生态建设好了,经济效益也会有。”
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园区,就是一个放眼长远的例子。
这片草木葱茏、鲜花盛放的示范园区,本是一片值钱的“腾退地”。2015年春天,35家砂石场和上百家出租大院被拆除清退后,嗅觉灵敏的投资客纷纷上门,有的想建国际学校,有的想建科技公司,但这些都被孙河乡政府婉拒了。
以沙子营村为中心,方圆2.4平方公里范围内建成了温榆河公园示范工程,腾退地块渐次铺上“绿毯”。
如今这里已是网红打卡地,周末时一天最多能来3万名游客。“公园建好以后,抬脚就能带老人孩子来遛弯。天气好的时候甚至上午一趟下午一趟。”在这里散步的市民张女士说。
“朝阳区沿一道绿隔地区建了二十几个公园,二道绿隔地区也建了4个。现如今,全区大大小小公园几百个,老百姓非常认可。”看着一个个刚拆迁完、遍地垃圾的场地,最终变成干净整洁、景观错落的公园,干了25年园林绿化的王礼先语气里满是成就感。
通过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的建设,目前北京市平原地区已有万亩以上绿色板块40处,千亩以上498处,市区500米见绿地服务半径已达88%。全市基本构建了以大面积森林为基底、大型生态廊道为骨架、九大楔形绿地为支撑、健康绿道为网络的城市森林生态格局,有力地推动落实了城市总体规划,首都生态空间布局明显优化。
据气象部门监测,与造林还没见成效时相比,如今五环路内平均温度降低了0.8℃,五环到六环地区降低了1.4℃。
锲而不舍,久久为功。现在的北京城越来越接近人们心目中的美好模样。截至2022年年底,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.8%,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.3%,林地绿地系统年碳汇能力达到880万吨。
城区 胡同口建森林
口袋公园、小微绿地、城市森林公园、滨河步道……这些年,北京城区居民最直观的感受是,家门口的绿色空间越来越多了。
家住喜鹊巷胡同的魏大爷这两年就经常去“森林”遛他心爱的画眉鸟。
“出胡同口就到了,春暖花开,空气清新。”魏大爷说的“森林”,是位于西城区菜市口附近的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。这块地前身是拆迁闲置地块,一直用围墙挡着,私搭乱建,垃圾成堆。2017年9月27日建成开园后,很快就成了周边居民遛弯休闲的首选。
广阳谷面积足有5个足球场大,相比普通的街边绿地,物种多样性更丰富,更加贴近自然。“看到孩子们在公园里开心地追逐嬉戏,还有老年人悠闲的身影,我就觉得特有成就感。”相关负责人徐建说。
徐建从事绿化工作27年,参与了西城区大大小小近百个绿化项目的建设。他最引以为傲的项目,正是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。
“这个项目挑战大,最大的挑战是理念的转变。”徐建说,项目要从过去注重观赏性绿地建设,转变为注重以人为本的绿化复合功能建设,“怎样才能让百姓能进、能观赏、能运动、能休闲,是项目设计中的难题”。那段时间,团队加班加点,除了跑现场、开研讨会,还考察了本市很多绿化优秀案例,审查的图纸不计其数,最终优中选优。
建成后,广阳谷城市森林共种植油松、红皮云杉等79种,乔灌木32种,草地2万多平方米,其中北京乡土植物占80%以上。通过营造贴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,养护成本比普通绿地节省三分之一。石子路和绿地都采取了雨水下渗回灌技术,树木落叶也被直接收集,变成基肥原地使用,让土壤更肥沃。
自2017年以来,像广阳谷这样镶嵌在城区楼宇间、胡同口的公园,如雨后春笋。北京拓展增绿路径,城区街巷或腾退还绿,或疏解建绿,或见缝插绿,截至2022年,全市已实现“留白增绿”8844.2公顷,相当于新建了13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。
截至2022年年底,北京已有城市休闲公园、城市森林公园、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等各类公园1050个,去年迎客超4亿人次。逛公园成为首都市民的一种生活习惯。
而今迈步从头越。2023年,市民身边还将再添22处城市休闲公园和城市森林公园,50处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。全市公园绿地500米半径覆盖率年内将达89%。
来源:北京日报
010-89353317
zhongbeixingyu@163.com
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凯旋大街建设路18号-D17114
Copyright@2020-2025 版权所有:中北兴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0486号 技术支持:厦门九云网络